印象中小時候過年,真是有意思,充滿了歡樂與濃濃的年味,不像這些年來,聽到不少人說:越來越沒有過年的氣氛,卻仍有過年的麻煩。小時候母親也曾說過:過年高興的是孩子們,大人可辛苦了。那時的過年,仍是穿新衣、戴新帽、放鞭炮、拿紅包、磕頭拜年的快樂回憶。


前些年,父母還在時,準備年菜、過年禮物、祭祖、大掃除、拜年,也都是他們在主持與操心,作為下一代的我們,最多只是在旁協助與幫忙,跑跑腿、幫忙買菜、一起打掃.....還是挺高興的。


這些年,父母陸續辭世,才漸漸深刻體會到身為人子的幸福與身上必須承擔責任的壓力。我又很想事事照著這些年來父母的習慣,繼續傳承下去很多我很珍視的習俗與傳統。所幸我記得的部份與妹妹們記得的部份不同,拼湊起來應該就很完整了。


在我小時候,除夕夜就是過年的高峰,熱熱鬧鬧的親戚從各地回到外公外婆家一起過年,因為父親早年是從大陸過來的流亡學生,沒有親人在台,那時大部分人是逃過來的,或是跟著軍隊來的, 母親則是隨著祖母家人舉家從大陸搬家來台,聽老一代的人說,搬家時連純銀或象牙筷子、毛皮大衣....等等,都一起搬了來,算是從容的了。所已有記憶起,都是在外公外婆家渡過所有重要的節日。


每年過年前,外公都會恭敬的用紅紙書法寫上祖先牌位,放在客廳上臨時陳設起來的供桌,放上外公父母的黑白照片,擺上紅色香燭、水果供品。年夜飯時先將煮好的年菜,至供桌上祭拜,請祖先享用後再端上餐桌。
除夕的年夜飯是重頭戲,是那時在外婆家幫傭的阿婆,隨著外婆的吩咐計畫,做出一道道經典的傳統過年菜:火腿干貝冬筍雞湯、什錦菜、韭黃繕魚、大蒜黃魚、臘味拼盤、烏魚子、冰糖肘子、風雞風肉、清炒豆苗、手工蛋餃....,那時是大人們先喝酒、吃菜、聊天,若是將酒喝乾,空碗內開始盛飯時,就表示不喝酒了。跟現在的台灣,一上桌就猛吃東西,先用菜、飯將肚子填飽後,再來拼酒的文化不同。


飯後就是正式的拜年儀式開始,以外公一家之主為首,代表向祖先上香、祭拜,依輩份對著祖先三跪九叩,再依照長幼有序,晚輩對長輩及父母也是三跪九叩行跪拜大禮,此時也是長輩發紅包給晚輩,或是晚輩給長輩紅包的時刻,一團和樂喜氣,祭祖之前算好時間,點上門口長串的鞭炮,在歡樂的氣氛中完成拜年之禮。


拿完紅包拜完年後,父母及舅舅、舅媽陪著長輩打麻將,但在這之前,外公照例可讓孩子們上桌,舉家同樂的玩上一會兒十點半,賭賭未來一年的運氣,贏了固然高興,輸了的也不傷心,代表厄運即將過去,新的一年財源廣進,事事如意。最後外公也會給孩子們吃紅,讓我們歡天喜地的下桌,讓出地方讓大人們打麻將,而我們就可到門口放鞭炮,仙女棒、沖天炮、甩炮....都是我們的最愛.....^^


直到深夜,難得可以晚睡,只在除夕夜.....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ueeny58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